大約是2007年完成的作品,也是徐老師那時的教學作品。主要是學陰與陽的關係,突然很哲學吧~其實就是交換遊戲,我覺得.....就是兩片布,裁切後互換再裁,再換、重疊、裁切再換....就是這樣概念的技法。
說穿了,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呀~這幅我記得,在配外邊條時,非常地掙扎,因為我媽出國了,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配大邊條。那時選了藍色、紫色,但是最後我選了粉紅色,顏色比較跳,後來我媽也沒有說什麼....只要我的顏色不是暗暗的,她應該都沒有意見吧~
舖棉也是選用我最愛的美國棉。台灣有很多人不喜歡美國棉,但是偏偏我很喜歡,因為好控制。它沒有澎澎的,所以在掌控上是很簡單的。再加上我的大邊條是繡花盤壓線,使用了量圖器。繡花盤很漂亮,但是缺點是,技術不好,棉太澎都會有問題。很多台灣人喜歡使用澎澎棉,而且是越澎越好,依我來說,要看作品。但是原則上我不喜歡太澎的棉,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了,會影響作品的完美性。而且初學者也最好避免,連拼接壓線都不純熟,不要再給自己太多挑戰。
其實這種粉紅和粉藍,在國外大都是設計給teenage的,或者年紀更小的孩子。就是青春活潑呀!看了就讓人心情很好。
BERNINA量圖器(Circular embroidery attachement):原理來自圓規(猜),從圓心來調整、控制圓的大小及圓性,非常方便的工具。可以很輕易地讓人做出做難的圓型花盤呢~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